两头尖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登泰山记精美鉴赏下 [复制链接]

1#

前言:姚鼐参加纂修的《四库全书》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,乾隆三十九年(公元年)以养病为名,告归田里,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(字子颍)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,第二天即除夕(当年十二月小)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,观赏日出,写下了这篇游记。

公元年冬,姚鼐游泰山后写了《登泰山记》,这是他最著名的一篇文章,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。经作者精心剪裁,全文不足五百字,却包含了很大容量,交代了自己离京来到泰安的路程,叙说了登山经过,描写了泰山夕照和日出佳景,综述了名胜古迹。文章再现了隆冬时节泰山的壮丽景色,抒发了作者对于此行的无比热爱和眷恋,这就是最正确和最恰当的作文缘由,作文章当如此也!只有在这种情怀之下,才能写出让他人也为之赞赏和肯定的文章。


  戊申晦,五鼓,与子颍坐日观亭,待日出。大风扬积雪击面。亭东自足下皆云漫。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,山也。极天云一线异色,须臾成五采。日上,正赤如丹,下有红光动摇承之。或曰,此东海也。回视日观以西峰,或得日或否,绛皓驳色,而皆若偻。

1、戊申晦,五鼓,与子颍坐日观亭,待日出。

戊申:戊申日。

晦:农历每月最后一天

五鼓:五更天,大概在凌晨4:48。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之间,有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个时段,谓之“五更”。因为用鼓打更报时,又称五鼓。一更关鼓闭城门、二更上床睡觉、三更半夜换日期、四更睡得最沉、五更天光开城门(一更人、二更锣、三更鬼、四更贼、五更鸡)。

与:和,介词。

坐:坐着,不及物动词。

日观亭:此处的日观亭是副词性表达方式,意思是:在日观亭。

待:等待,动词。

译文:在月底的戊申这一天的凌晨五更时分,我与子颍坐在日观亭内,等待日出。

英译:Onthelastdayofthismonth,ataboutfiveo’clock,IsatintheSun-viewingPavilionwithZiying,waitingforthesunrise.

2、大风扬积雪击面。

扬:扬起、吹杨,动词。

积:堆积的、堆叠的,动词用作形容词。

击:击打、碰撞,动词。

面:脸,名词。

译文:大风扬起地上的积雪拍打着我们的脸。

英译:Thehighwindblewthesnowontheground,hittingourfaces.

3、亭东自足下皆云漫。

亭东:在亭东,地点副词。

自:从,介词。

足下:脚下。

皆:全、都,副词。

漫:漫流、弥漫,动词。

译文:在日观亭的东边,从我们的脚底下开始,全部都是漫漫白云。

英译:AttheeastoftheSun-viewingPavilion,itwasalltheflowingandbillowingclouds.

4、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,山也。

稍:稍微、稍稍,副词。

见:看见,动词。

若:仿佛、仿若,动词。

樗蒱(chūpú):又作“樗蒲”,古代的一种博戏游戏,这里指博戏用的“五木”,五木两头尖,中间广平,立起来很像山峰。

立:立着,不及物动词。

…者,…也:主系表句型结构形式。

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,山也:(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的)是(山)。

译文:稍稍能看见,在云雾中有白色仿若数十个五木棋一般竖立在其中的,是山峰。

5、极天云一线异色,须臾成五采。

极:尽头、极限,此处指最远处。

天云一线:天空在云雾一线相接的地方。

异:不同的,形容词。

色:颜色,名词。

须臾:顷刻、片刻、瞬间,副词。

成:成为、变成,名词。

采:通“彩”,彩色,名词。

译文:最远处的天际和云雾一线相接的地方有不同的颜色,然后瞬间变成五种颜色。

6、日上,正赤如丹,下有红光动摇承之。

日:太阳,名词。

上:上面、在上面,副词。

正:纯的、不杂的,形容词。

赤:赤红色,名词。

如:如同、仿佛,动词。

丹:朱砂、丹红,名词。

下:下面、在下面,副词。

红光:红色的光芒。

动:摇动、晃动,动词,

摇:摇动、摆动,动词。

动摇:动词近义词连用。

承:托着、承托,动词。

之:代词,带着的就是太阳。

译文:在太阳上面,纯正的赤红色犹如朱砂,下面有红色的光芒摇动着承托着它。

7、或曰,此东海也。

或:有人,somebody,第三人称代词。

曰:说,动词。

此:这,代词。

也:主系表句型的句尾结构词。

译文:有人说,这就是东海啊。

8、回视日观以西峰,或得日或否,绛皓驳色,而皆若偻。

回:回头,动词。

视:看,动词。

峰:山顶、山头,名词。

或:有的,代词。

得:得到、获得,动词。

日:日光,名词。

否:没有,否定副词。

绛(jiàng):赤色、大红色,名词。

皓(hào):白色、洁白的颜色,名词。

驳:驳杂的、颜色交叉的,形容词。

若:仿佛、如同,动词。

偻:驼背,名词。

译文: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头,有的被阳光照到了,有的没有照到,朝阳的大红和积雪的洁白驳杂相间,而这些山峰都仿佛是老年人的驼背一般拱曲着。


  亭西有岱祠,又有碧霞元君祠。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。是日,观道中石刻,自唐显庆以来,其远古刻尽漫失。僻不当道者,皆不及往。

1、亭西有岱祠,又有碧霞元君祠。

岱:泰山的别称,亦称岱宗、岱岳。

祠:祠堂、祠庙,名词。

岱祠:东岳大帝庙。

碧霞元君:碧霞元君全称为“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”,道经称为“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、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”。因坐镇泰山,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,俗称泰山娘娘,北方山东民间称之为“泰山老母”。道教认为,碧霞元君“庇佑众生,灵应九州”“统摄岳府神兵,照察人间善恶”,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,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。

译文:在日观亭的西边有东岳大帝庙,还有碧霞元君祠。

2、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。

行宫: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。

在:位于,动词。

译文:皇帝们的行宫位于碧霞元君祠的东边。

3、是日,观道中石刻,自唐显庆以来,其远古刻尽漫失。

是:此、这,this,限定词。

是日:此日、这一天。

观:看,动词。

道中:道路中的。

自:从,介词。

唐显庆:唐高宗李治的年号。

其:那些,those,限定词。

远:久远的,形容词。

古:古老的,形容词。

远古:形容词近义词连用。

刻:石刻,名词。

尽:全、都,副词。

漫:模糊的,形容词。

失:消失的,形容词。

漫失:形容词近义词连用。

译文:这一天,(下山的时候)观看了道路沿途的时刻,主要是从唐高宗以来的时刻,那些年代久远的石刻都模糊不清消失了。

4、僻不当道者,皆不及往。

僻:偏僻的,形容词。

者:…的东西,把动词转换为名词的结构。

及:至、到达,动词。这个“及”并不是来得及、赶得上的意思,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。

往:前往、前去,动词。

及往:动词近义词连用。

译文:那些偏僻不在道路沿途的时刻,都没有前途观看。


  山多石,少土。石苍黑色,多平方,少圜。少杂树,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。冰雪,无瀑水,无鸟兽音迹。至日观数里内无树,而雪与人膝齐。

1、山多石,少土。

译文:泰山上有很多很多的石头,很少有土。

2、石苍黑色,多平方,少圜。

平:平面的,形容词。

方:方正的、垂直的,形容词。

平方:形容词近义词连用。

圜:同“圆”,圆的、圆形的,形容词。

译文:泰山上的石头都是青黑色的,大多都是平面的和方形的,很少有圆的。

3、少杂树,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。

杂:各种的,形容词。

生:生长,动词。

罅(xià):缝隙、裂缝,名词。

顶:树顶、树冠,名词。

译文:泰山上很少有其他的各种树木,多数是松树,生长在石头的缝隙之中,都是平顶。

4、冰雪,无瀑水,无鸟兽音迹。

音:声音、叫声,名词。

迹:痕迹、印记,名词。

译文:山上结冰有积雪,没有湍急的溪流,没有年兽的叫声和痕迹。

5、至日观数里内无树,而雪与人膝齐。

齐:达到、跟…一样平,动词。

译文:到日观峰的数里路之内,都没有树木,但是,积雪与人的膝盖齐平。


  桐城姚鼐记。

作者简介

姚鼐(nài):字姬传,一字梦谷(~),室名惜抱轩(在今桐城中学内),世称惜抱先生,安徽桐城人。他是清代著名散文家,与方苞、刘大櫆并称为“桐城三祖”。

姚鼐于乾隆十五年(年)中江南乡试,乾隆二十八年(年)中进士,授庶吉士,三年后散馆改主事,曾任山东、湖南副主考,会试同考官。乾隆三十八年(年)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,乾隆三十九年(年)秋,年才四十,借病辞官南归。归里后,以授徒为生,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、安庆敬敷书院、歙县紫阳书院、南京钟山书院,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。嘉庆二十年(年),逝世于钟山书院,享年83岁。

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,兼及子史、诗文。他文宗方苞,师承刘大櫆,主张“有所法而后能,有所变而后大”,在方苞重义理、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,提出“义理、考据、辞章”三者不可偏废,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。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。著有《惜抱轩诗文集》,编有《古文辞类纂》等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